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

前几天,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个稍显意外的场景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在猝不及防的一场中雨面前,户外展区的许多厂家都在忙着收拢展品,一款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依然在雨中“执勤”。汹涌人潮、漫天细雨、从容漫步,仿佛织就了一个未来人机共融的智慧时代。

过去,见多了作家天马行空的走笔,看惯了影院冷酷呆萌的刻画,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还是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人工智能的模样。于是,当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冠军,围棋界为之色变,很多人却只当作娱乐无动于衷;当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机器人产品,津津乐道更多的还是商场风云……“人工智能离我到底有多远?”这个曾经困惑过很多人的问题,到如今才逐渐有了眉目。

“小远”锃亮的坚硬外壳,折射出其他小伙伴们的全貌英姿。外表迷人的全息影像机器人化身智能管家,不仅会唱歌弹吉他,也能操作家用电器;凹凸有型的健康管理机器人变成家庭医生,拥有“望闻问切”的一技之长,可以捕捉健康指标的风吹草动……各种形状不同、功能相异的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正走下展台、走进家庭,继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风靡之后,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日常应用的无限遐想。

代表一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往往是遍布这个时代的生产方式。有学者指出,蒸汽时代最大的贡献,是寻找到一种可以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蒸汽力”,而未来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一种如同电力一般的资源,能够转化成各个领域的能量。但如果机器人大多停留在冷冰冰的实验室、封闭的生产车间,如果人工智能的概念只存在于科学的语境,那么再高精尖的技术,也无法成为开启时代大门的钥匙。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类本身始终是无法绕开的“X因素”。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因此人机共融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对此,机器人峰会现场上,有关“服务型机器人的春天何时到来”的讨论令人瞩目。一方面,从单机器人作业到多机器人作业,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另一方面,疑问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市场蛋糕。在2016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目标。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滞后的研发进度,更说明研发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蒙混过关。在网上检索“机器人”商品发现,目前充斥的大多是扫地机器人等初级产品,滥竽充数者甚众。在某次世界性机器人比赛上,有厂商展出一款老年陪护型机器人产品,号称能够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功能却只是在老人摔倒后拍照上传……人机共融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真正能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绝不是在音箱或者人形玩具中加入语音模块、摄像模块的大杂烩。技术不成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制滥造的“人工智能”消解了人们寻找钥匙的热情、开启时代的信心。

“如果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创新变成创伤。”从“机器换人”的担忧,到“人机共融”的展望,人工智能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假以时日,当发展到足以冠名下一个时代,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原来人工智能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