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明确,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在服务过程中,电子商务交易物品发生延误、丢失、损毁或者短少的,应当依法赔偿。草案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向消费者专项收取的快递物流服务费用,不得高于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公示的服务价格,不得利用自身经营优势限定消费者选择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范围。
至于快递物流,如果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在服务过程中,电子商务交易物品发生延误、丢失、损毁或者短少的,应当依法赔偿。以加盟方式提供快递物流服务的,加盟方与被加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何判定快递物品延误?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介绍,目前国家对快递时限标准已经有了一般性的规定,不特指某一个企业或者品牌,也不特指从哪里到哪里,规定了国内快递时限为72小时送达。
但是每家快递公司在收寄快递时都会进行特殊约定,“比如从北京寄到新疆的克拉玛依,或者云南的西双版纳,72个小时可能到不了”,于是会约定大概的送达时限。
邵钟林表示,在实践中,电商平台还会找到其他避免受损的途径,例如延误险,或者在“双十一”等快递爆仓之前,在官网发布公告,并且通过电商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告知运送时间可能会增加几天。
至于货品丢失、损毁、短缺等情况,邵钟林说,快递公司也有相应规定,根据是否选择保价进行赔偿。
“快递进行保价了的话,快递公司会无条件按照声明保价的金额和缴纳的保价费用进行赔偿。”他说,比如客户估值后,缴纳了2万元的保价费用,快递公司收到保价金额的前提下,都会无条件按约定进行赔偿。
如果没有保价的话,快递公司也会进行赔偿,“金额要看实际丢失的物品情况。”邵钟林说,通常快递公司会设置一个最高赔偿金额,超过这一数额就不赔了,“可能好的公司赔偿金额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