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成新美大之后,阿里这边就感到线下布局的深深压力。而前几天,饿了么与钉钉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一种后手反攻。尤其是从slogan定位上来看,微信打的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钉钉的slogan就直接是#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这种模仿跟随并去超越的品牌战略完全就是用的腾讯曾经的手法,可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势汹汹,但这背后却隐患十足。
一、IP导流亦或IP之争?
对于app来说,最重要的就是IP了。饿了么希望钉钉能给予大量的商务类优质IP,而钉钉也希望饿了么的大量用户成为他的IP流。似乎合作之后,彼此能双赢。但用户对于每一个app都有自身的使用习惯,例如点开淘宝,主要是为了购物,而即使淘宝上有阿里旅行,很多人仍不会点开淘宝进入,而是会直接下载其app,或者更干脆的下载去哪携程等专门的旅游app。对于用户来说,每一种app在心智之中,是有其独有的认知的,而且是先有场景,后有动作,这点用餐饮的例子来解释,就是先有工作餐,聚会餐,周末便餐等场景,才会想是去附近周围去吃,还是去远一点的地方,然后才是想吃什么(面条,米饭,火锅),最后才是想吃哪家的。场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了使用的app方式。这就导致了,如果用户订餐,不会通过钉钉去定。
二、企业团餐趋势明显,但互联网化却任重道远。
企业团餐,一直是餐饮外卖的一个很大市场,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的《2015年团餐50强企业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团餐业态快速发展,已经占到餐饮业30%的份额。2015年团餐50强企业合计营业收入为322.753亿元,同比增长24.5%,可谓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却并不是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根据调查,2012年至2015年间,“团餐”的百度指数平均值仅为142。网民对这两个字的搜索规模远远落后于“火锅”(2342)和“快餐”(1271)。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企业和学校是现阶段团餐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约占80%的市场份额,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大型活动等其他项目的总量则仅占20%。但是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食堂,而学校则不是钉钉的受众群体。中小型企业中,员工的用餐则更自由化。即使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团餐,也基本上很少通过互联网来定,更不可能通过办公软件来定。这种行为习惯的培养难度会相当的大,而且很可能会给新美大作嫁衣。毕竟对于白领商务人群,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新美大的品牌档次认知是要强于饿了么的。
三、团餐的核心不在C而在B
如今中国的餐饮业,深陷“三高一低”以及各种税收的制约(房租价格高、人工费用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越来越低),目前大多数团餐企业的利润率只能达到5%至8%的水平,净利润率不仅低于正餐公司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快餐企业10%左右的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餐饮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困境中,人力以及原材料成本是团餐的重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却显示,自2011年至2015年,全国主要36个城市的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9%,平均每月增长超过了11.5%。而人工成本的增幅更是上涨迅速,调研发现,2014年深圳一线生产工人涨薪幅度超过15%,甚至很多工人的工资已超过低阶白领。而新一代,85后,90后等年轻人群思想活跃,从而加剧了工厂管理难度,间接增加了人力成本。这使得团餐的成本进一步加剧。
而对于店铺型品牌餐饮来说想要做团餐其实难度相当大,首先,大规模的团餐是无法做的,这种必须要工厂化才行。小规模的团餐,让利不可能太高,因为房租成本摆在那里。其次饿了么虽然能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但是出品,及物流仓储则是个难点。另外平台与餐饮商合作虽然现在可以进行反补,但未来依然会进行分利的,滴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指望互联网一直补贴是不现实的。而如今餐饮的利润已经很薄了,团购的分利已经很厉害了,而团餐到底做与不做,怎么做,估计很多餐饮老板内心都要核计下。
团餐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互联网能引流多少,而是互联网或者智能化能否解决餐饮商的真正痛点,利用智能化去解决供应链问题,利用互联网去解决人工,前厅及后厨管理问题。餐饮是有天花板的行业,这就注定了,有些餐饮企业并不需要引流而是要解决瓶颈。
有些餐厅没人气,但那并不是引流能解决的问题,首先餐厅的根本还是附近1-3公里的常客,而留住常客的方式,只有服务和菜品质量。如今的互联网外卖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外卖质量远低于堂食,这是引流无法解决的。
如果没有优质并数量众多的餐饮服务商做保证,饿了么与钉钉的合作,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象。而团餐市场及运作,比互联网公司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了,笔者认为饿了么与钉钉合作将恐难如意。未来餐饮的改革将是餐饮管理软件及供应链,而团餐互联网化可能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