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大热,不仅引来一阵骑车出行潮流,还获得资本青睐,频频宣布融资消息。虽然相比于公租自行车,随借随还、手机支付的确方便了不少,但大城市恶劣的骑行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改变。机动车占道,大车、三轮车从身边飞驰而过,雾霾天常见等都成了“骑行一族”的痛。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自行车出行,要想重回绿色出行的主流方式之一,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行车“回潮”红遍朋友圈

上下班高峰期川流不息的自行车长龙曾是北京街头的标志性景象。北京自行车出行率最高的年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66%。而随着时代变迁,目前自行车出行率只有12%。

而近期自行车出行“回潮”了,街上常常能看到市民骑着黄色的ofo和橙色的摩拜单车,朋友圈里也经常出现各种晒骑行的照片。这些单车不需要固定停车桩,随停随走。使用过程也完全移动互联网化,只需在手机中下载APP,经过手机号绑定、押金充值、实名认证等简单步骤,就能成为用户。

以摩拜单车为例,根据地图GPS定位找到最近的单车,扫描二维码开锁就可以骑走;还车时手动合上锁环,系统会自动结束计费。每骑行半小时收取1元钱,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

相比之下,公租自行车需要到线下服务点办理租车卡,不能完全跨区域借还。且由于租赁网点分布不均,许多远离停车桩的市民无法享受公租自行车的便利。共享单车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短板。

共享单车项目还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在融资不易的“资本寒冬”中格外抢眼。日前,ofo共享单车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几天后,摩拜单车确认完成新一轮C+融资,融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8月以来,ofo和摩拜共进行了8次融资,速度令人震惊。此外,突然杀入局的小鸣单车也宣布,已完成1亿元A轮系列融资。

自行车道被占 危险系数太高

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的共享单车模式能让自行车出行重新火一把吗?

白色的隔离带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隔开,长三五百米的街上,在非机动车道上几乎停满了机动车,全然无视路旁交管部门竖立的禁止停车的标志。找车定位不准、车身笨重不好骑都忍了,经常遭遇“无路可走”是上班族小夏不愿意使用共享单车的最大原因。

小夏家住朝阳大悦城附近,工作地点在东坝。照理说,这其间5公里的距离骑个自行车挺方便,20多分钟就到了,可实际远没想象的容易。

“我上班需要经过很窄的东坝中路,只有两条车道,没有自行车道,也没有辅路,严重的机动车和自行车混行。我骑着自行车,会有各种大货车在我身边呼啸而过,不光危险,还得同时经历一场暴土扬尘。”小夏很无奈。

“朝阳大悦城路口更不用说了,躲了大车,还要躲小蹦蹦车。电摩托开得很凶,车上还载有很多东西。”小夏认为,北京实在不适合骑行,路面上危险系数太高,注册共享单车一个多月,她只使用了四五次。

北京五环内的自行车专用道大约只有700公里,还经常被路侧停车挤占。自行车被挂在马路围栏上、被当做废品收走不是新鲜事儿。机动车多了,自行车无路可走、无处可停,路权和安全状况不佳,抑制了自行车出行。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今年7月发布的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自行车的出行比例也持续下滑。34%的调查者不骑车是因为出行距离过远,15%的人认为消耗体力,16%的人认为出行环境差,还有24%的人认为公共交通经济快捷,无需骑车。

与政府共建单车管理标准

“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市民牛先生如此形容天气因素对自行车这种交通方式的影响。“风霜雨雪的天气怎么骑?天气再冷点也没法骑了,入冬以后我要考虑把押金退回来。”

车上溅得都是泥,没人擦;车闸、车铃都坏了,没人修……风吹日晒雨淋加上频繁使用,共享单车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是个大问题。摩拜单车曾透露,从7月初到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约150辆,差不多每四辆车里就有一辆违规用车。甚至有时候,共享单车还被随意搁置在人行道上,或者占用绿地及私人用地。

业内人士认为,城市骑行道路规划、骑行友好环境建设以及对骑行行为道德约束离不开政府,实际上,共享单车公司也在加速与政府间的合作。比如,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的优拜单车,参与改装一线城市20万辆存量的政府公共自行车;摩拜单车同上海徐汇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建立一个可复制的智能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标准。

今年内,北京将治理3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启动编织一张便捷通达的自行车专用道网。北京交管部门也以150条停车秩序严管街为重点,集中整治违法停车。违停车辆或被贴条或直接被拖走,车主将受到扣分、罚款等处罚。数百条路将通过安装阻车桩等方式,挡住机动车,保障自行车和行人的路权。预计到2020年,北京五环内的自行车道将从目前的700公里增长到3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