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企业与行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种种考验。如何在疫情防控环境下,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机遇,以变应变、化危为机,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人民在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发挥在专业舆情领域的深耕优势、在网络舆论与互联网发展领域的研究优势、产品优势,汇聚内外部智慧,推出《把握产业拐点:疫情防控下的发展新机遇》系列文章,寄望为政府、企业、关心该问题的各界人士带来启发。

新冠病毒疫情使“宅经济”在2020年春节期间异军突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人们将更多精力释放在互联网上时,“宅娱乐”承担了使用增量的绝大部分,网络文娱消费迎来了高光时刻。企鹅智库《疫情中+疫情后:全国&湖北网民消费影响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综合视频、短视频类和手机游戏类在网民使用增加的线上活动中排名前三。人们的文娱消费需求不仅助推泛文娱平台的愈加活跃,还催生出了各种新奇的文娱方式。

疫情之下,网络文娱消费何以迎来逆势增长?

网络文娱迎来高光时刻,也许只是网民迫不得已宅在家时的一种消遣方式,但在这期间因“无聊”催生的流量或许是行业抓住新发展的契机。

第一,“适者生存”迫使游戏行业深耕内容精品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个游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洗牌。2020年春节,人们对游戏的热爱超出了预期。华西证券《“宅经济”专题总篇——新模式下的新机遇》显示,《王者荣耀》除夕单日流水为20亿元左右,而在2019年除夕的单日流水为13亿元,同比攀升约50%;网易手游《阴阳师》在春节期间一度回到了服务器需要排队的火爆时期;而其他如棋牌类和休闲类游戏等同样“如沐春风”,呈现出的逆势增长势头。

游戏企业在得利的同时,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游戏本身的教育功能也得到显现。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6.4亿人。微信公号“游戏研究社”文章称,截至2月17日,仅在腾讯游戏内的推送“医典”的覆盖程度,已经达到了4.85亿人次。可以猜测,对部分不甚关注疫情信息的玩家来说,游戏内疫情相关信息的推送无疑有助于弥补媒体覆盖的“盲区”。

第二,疫情倒逼影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疫情之下,春节档、情人节档电影相继撤档,电影市场堪称“一片萧条”。春节档可以说是国内电影全年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0年大年初一全国票房仅有181万,而2019年大年初一的票房则有14.58亿元。有观点预测,全国电影票房将面临大幅下行,并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冲击带来危机,改变也在悄然发生。原定于春节上映的《囧妈》选择线上免费播放,收获了不少流量,原计划于情人节上映的《肥龙过江》也改道网播。这种新型观看电影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窗口期,尽管业界看法不一,但基本上受到了防疫居家的影迷的欢迎。

这个因疫情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或许将会重构传统影视行业格局。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刘正山表示,此次疫情之后,院线公司将加快洗牌,盈利模式单一、经营管理不善的影院或者院线将被整合,院线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出品公司将在短期内出现两级分化,部分中小影视公司出清,利好拥有IP和内容优势且资金实力较强的龙头影视公司。互联网科技资本与企业将进加快对传统影视产业格局的重构,新的电影制作方式、发行与放映模式及盈利模式将不断涌现,影视产业、数字产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等互补与融合发展将获得更大突破。

第三,视频为“宅经济”的爆发提供了温床。

全国范围内暂停聚集性活动,各类门店大面积暂停营业,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挑战。短视频、直播等平台通过提供高额流量扶持,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可能。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热点关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春节期间,亿级以上的快手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为20.9%,而介于1000万-5000万的抖音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为57.3%,这为视频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间扶持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例如抖音“线上不打烊”活动面向全国线下商家推出 3 亿流量扶持,并通过线上团购预售和线上直播分享商品两大方式,帮助线下商家开辟线上推广渠道。快手的“暖春”行动也支持品牌商零门槛入住,同时开放高额度技术服务费减免。

在众多行业趁势转向短视频与直播等网络视频平台后,一些从未想过的娱乐形式也纷纷得以“解锁”。例如“云蹦迪”等的出现让夜间经济成功从线下转向线上,提供了新的商机;“云音乐”让音乐节从室外走到室内,在为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玩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审美。“云健身”“云聚餐”“云看戏”“云逛街”等“云娱乐”消费模式或许只是商家在疫情阴霾之下寻找的止损之路,但同时也让市场看到了线下文娱行业在难以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新的增长点,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挖掘,正如业界有观点认为“如果只是这几个月昙花一现的行为,那就太可惜了。”

后疫情时代,文娱消费将走向何方?

这次疫情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是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个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疫情过后,多数行业还需加速其整体发展,多方赋能产业升级。

首先,“内容为王”仍是竞争核心。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内容为王”始终是吸引用户、扩大流量的硬道理。所谓“内容为王”,就是更注重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获得合理的营收,以品质论成败而不是以流量论成败。在网络全民化时代的最初,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具有吸引力,求新求奇求变是产品内容的主导思想。而新鲜过后,一味的新奇已经无法留住用户,高质量、高价值内容开始成为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向,也逐渐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游戏行业来说,受疫情影响,游戏领域短期爆发是肯定的,但只有具备长线运营能力的厂商才能把短期爆发转化为长期效益。大数据分析师廖旭华表示,“对游戏公司来说,今年春节档开了一个好头,但需要整个行业加码精品化、长线化发展,才能兑现红利。”在良币驱逐劣币的格局中,真正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最终将会脱颖而出。

其次,加速传统文娱产业经营的互联网转化升级。

此次疫情的冲击下,可以看到线下文娱单一经营模式的脆弱性被凸显,线上娱乐开发的必要性与无限潜力被瞩目。在这场“战略转移”中,线下流失的用户在“宅经济”的催化下集中至线上,其所带来的巨额流量与高度融合成为了线下商业实体自救的法宝。与此同时,持续的线上互动,还能帮助线下文娱企业强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为今后业务的恢复作铺垫。

疫情为线下文娱按下了暂停键,却也为其线上线下的整体布局按下了快进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讲师唐璐璐撰文指出,新兴技术在创造新的文化产业业态与模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传统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紧急形势下企业的自救之路,为遭遇困境的线下文娱行业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也在意外之中为行业革新开了一扇窗。

第三,高新技术在产业变革中的应用进程加快。

以5G、云计算、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加速与文娱产业融合,将为文娱产业在效率、体验、版权保护等多方面赋能。当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游戏娱乐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展陈,文娱领域各行各业开始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祁述裕表示,疫情让众多市场主体更加意识到了科技应用和创新驱动对维持产品竞争优势的作用,加快研发投入和模式创新成为众多文化企业渡过寒冬的选择。

总体而言,新型冠状病毒对所有行业来说,是一场新的战役,也将会是新一轮洗牌。尽管此次疫情对线下文娱消费影响惨重,但网络文娱消费发展正值高峰,“宅经济”让“互联网+”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契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在人们认真防护、鏖战疫情的同时,也许新的机会正在慢慢生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曲晓程、张梁圆)